【数博会专栏】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前任主任Detlef Zuehlke:工业互联网未来将会有一个标准化的基础(图文)
- 工业互联网标识智库
- 2020-05-09

工业互联网涵盖了很多内容,我们平时谈工业互联网或工业物联网,更多的是关注物联网中的一部分,即只关注产业层面。 Detlef Zuehlke指出,当前,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。“我们谈论数字化已经很久了,数字化已经从某个智控单元向整个供应链衍生。”也就是说,互联网的各种标准层出不穷。但是,工业互联网未来会有一个标准化的基础。
过去十年,颠覆性的技术不断出现,比如大数据。更高层级的通信安全也至关重要。如果未来我们要对工厂进行模块化改造,那么各项标准的打造一定是基础。他表示,现在已经有一系列的标准了,有些还要不断地去补充。
另外,我们要积极探索模块化概念,如果能够建立一个模块化思维,那么所有机器都是以标准化语言沟通、以标准化协议控制,就能实现自动化。
Detlef Zuehlke指出,工业4.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小步,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处于进入下一个工业革命的起步阶段。现在的工业系统已经可以获得很多数据,我们如何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,如何更好地识别并使用它们,还需要很多的技术不断地投入到该领域中,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。同时他表示,只有充分地认识大数据,并在技术和能力上不断去适应,才能够成为胜者。
现如今,物联网会产生很多的数据。大量的数据都会上云,但是由于数据量庞大,有时候我们无法识别它们,更无法实现其价值。Detlef Zuehlke表示:“现在AI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,能够帮助我们识别数据的价值。”
谈到中国和德国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上有哪些不同时,Detlef Zuehlke表示,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
一是政策上的不同。在中国,政府对企业会有更多、全方位的支持。而在德国,政府更多的是通过指导意见来引导和规范企业。
二是技术关注度的不同。在德国工厂更多的是关注内部的事情,而中国则更多地关注一些新技术,并应用到自己的领域里面。他表示,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,中国和德国各有自己的长处,值得互相学习。